多年來,華盛頓一直警告各國警惕中國國有銀行的貸款陷阱,然而威廉瑪麗學院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AidData 研究室發佈的最新報告揭示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真相:美國本身才是這些資金的最大接收國。而這背後的安全和技術隱患尚未被完全理解。
![]()
(來源:美聯社)
報告顯示,中國的國有貸款機構在過去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裏,向美國企業輸送了 2000 億美元資金,涉及近2500個專案和活動。但其中許多貸款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因為這些資金首先通過開曼群島、百慕大、特拉華州和其他地方的空殼公司進行流轉,從而掩蓋了其真實來源。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許多貸款旨在幫助中國公司收購美國企業的股份,而這些企業大多與關鍵技術和國家安全掛鉤,其中包括機器人製造商、半導體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
![]()
該報告發現了一個比以往認知中更為廣泛和複雜的借貸網路——這一金融債務網路不僅覆蓋發展中國家,還延伸至富裕國家,包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以及其他美國盟友。
“當我們在玩跳棋時,中國卻在下國際象棋,”前白宮投資顧問威廉·海納根(William Henagan)說道。他擔心這種隱蔽的借貸已使中國扼住了技術的咽喉。“未來的戰爭勝負,將取決於你能否控制運行經濟所需的關鍵產品。”
中國資金受到更嚴密審視
儘管美國仍歡迎大多數外國投資——且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曾對此表示歡迎——但隨著這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全球最大經濟體爭奪全球霸權,來自中國的資金受到了特別的審視。
由 AidData 報告所研究的中國國有銀行資助的交易尤其成問題。這些貸款機構受中國中央政府和中央金融委員會控制,並被指示以此推進中國的戰略目標。
AidData 報告發現,從 2000 年到 2023 年,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貸款總額超過 2 萬億美元,是此前最高估計值的兩倍,這甚至令長期關注中國崛起的分析師感到驚訝。而在富裕國家,大部分貸款集中在關鍵礦產和高科技資產上——即戰鬥機、潛艇、雷達系統、精確制導導彈和電信網絡所需的稀土和半導體。
“美國,無論是(前總統喬)拜登還是特朗普執政時期,十多年來一直大聲疾呼北京是掠奪性貸款人,”AidData 執行董事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說,“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空殼遊戲
在此之前,關於中國國有貸款的完整賬目從未被公開過,因為大部分融資都被掩埋在層層保密之下,通過聽起來像西方公司的空殼公司進行偽裝,並在國際資料庫中被錯誤地標記為普通私人融資。
“這種完全缺乏透明度的做法說明了中國不遺餘力的程度,無論是通過空殼公司、保密協議還是刪改檔,他們讓外界極難拼湊出這幅全景圖,”曾任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負責人的斯科特·內森(Scott Nathan)表示。該機構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設立的,旨在投資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外國專案。
自該報告記錄的最後一筆 2023 年貸款以來,美國的審查機制已有所改善。諸如跨部門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等篩選機制在 2020 年得到了加強,以保護經濟中的敏感部門。
但中國也在進步,部分手段是在海外設立銀行和分支機構——近年來已超過 100 家——然後貸款給離岸實體,進一步模糊資金的來源。
“在監管力度加強的地方,”帕克斯說,“它找到了繞過准入壁壘的方法。”
貸款流向何處
中國國有銀行的融資已觸及美國各地的專案,特別是東北部、五大湖地區、西海岸以及被特朗普更名為“美國灣”的墨西哥灣沿岸。報告顯示,許多貸款針對的是關鍵的高科技產業。
AidData 指出,中國國有機構“活躍在美國的每一個角落和行業”,為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液化天然氣(LNG)專案、佛吉尼亞北部的數據中心、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與洛杉磯國際機場的航站樓、Matterhorn Express天然氣管道以及達科他輸油管道等提供資金。
報告還稱,北京為中國企業收購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交易提供了融資,而中國國有貸款方則向包括亞馬遜(Amazo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威瑞森(Verizon)、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Ford)、波音(Boeing)和迪士尼(Disney)在內的多家財富500強企業提供了信貸支持。
中國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貸款占比已從2000年的88%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2%。與此同時,北京也減少了“一帶一路”框架下對“全球南方”基礎設施專案的貸款。
與此同時,中國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支持卻顯著上升——相關貸款占比由2000年的24%升至2023年的76%。例如,英國獲得了600億美元,歐盟獲得了1610億美元。
以下是美媒列出的一些例子:
——2015 年,中國國有銀行向一家中國私營企業提供 12 億美元貸款,用於收購美國保險公司 Ironshore 80% 的股份。Ironshore 的客戶包括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的官員及臥底特工,這些人員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麻煩,可能需要法律費用的理賠支持。
據報告稱,由於融資是通過一家與中國沒有明顯關聯的開曼群島企業進行的,美國監管機構當時並未察覺到中國政府的介入。美國官員後來意識到中國政府可能獲取相關資訊,隨即下令中國買家剝離該資產。
——2016 年:中國政策性銀行向中企提供 1.5 億美元貸款用於在密歇根收購一家機器人設備公司。2015年,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列出了包括半導體、生物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 10 個高科技領域,計畫在十年內實現 70% 的自給自足。次年(2016 年),作為政策性銀行的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了 1.5 億美元貸款,幫助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了密歇根州的一家機器人設備公司。
據 AidData 稱,在中國通過這一製造業總體規劃後,針對機器人、國防、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敏感領域的專案比例,從中國跨境收購貸款組合的 46% 飆升至 88%。
——2017 年,一家利用開曼群島公司的特拉華州私募股權公司試圖收購一家美國晶片製造商;當調查人員發現兩家公司均由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擁有時,該交易被阻止。但這家特拉華州公司成功收購了一家英國半導體製造商,後來英國當局發現實情後迫使其撤資。
——2022 年,英國強迫一家中國公司剝離該行業的另一家敏感英國公司,該公司設計蘋果手機晶片,但其技術也可能用於軍事系統。這家中國公司是通過其擁有的荷蘭公司進行收購的。目前,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這家荷蘭公司被指控扣留對美國汽車製造商至關重要的半導體。
追蹤資金流向
為了追蹤中國隱秘的貸款,AidData 挖掘了 200 多個國家、多種語言的監管檔、私人合同和證券交易所披露資訊。
追蹤中國國有貸款和投資的工作始於十多年前,當時北京啟動了旨在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的“一帶一路”倡議。三年前,當最終擴充至 140 名研究人員的 AidData 團隊意識到許多貸款正流向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和葡萄牙等發達經濟體時,該專案急劇擴展。通過收購,北京可能獲得其認為對全球崛起至關重要的技術。
報告稱,調查結果顯示,國家信貸的使用發生了轉變,從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轉向獲取地緣經濟優勢。
“全球都在擔憂,這是(中國)旨在控制經濟咽喉並利用這一籌碼的協同努力的一部分,”拜登政府美國貿易代表顧問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弄清楚他們在做什麼非常重要,而他們並沒有讓這變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