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判斷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時候說的話是真的想做,還是只是轉移視線。但以防他這周對共和黨議員說的“可能要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認真的,但華爾街日報專欄撰文指出,有一個建議:不要這麼做。
據報導,特朗普告訴一些共和黨人,他已經寫好解雇鮑威爾的信,可能會發出去。市場對這一消息反應劇烈,幾分鐘後總統又說他沒有解雇美聯儲主席的計畫。一些顧問建議特朗普讓鮑威爾幹到明年5月任期屆滿,但也有人希望趕緊換掉他。特朗普自己可能都還沒拿定主意。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不滿可以理解,儘管不一定全對。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任命鮑威爾時,原本期望他更聽話。但鮑威爾上任後仍堅持逐步加息和縮表的政策。特朗普似乎沒注意到,在鮑威爾“貨幣正常化”的同時,經濟繁榮且通脹溫和,這得益於第一任期的減稅。
近年來,鮑威爾的確犯了一些政策和政治上的錯誤。他承認在2021-22年沒有及時識別通脹加速的跡象,特朗普稱他“太遲”是有道理的。之後他又在2024年9月開始降息,儘管當時的數據並不充分。許多共和黨人認為這是在幫卡馬拉·哈裏斯助選。儘管懷疑鮑威爾是否有此意,但政治上觀感很重要。
現在鮑威爾又拒絕了特朗普追加降息的要求。從政策上看,這可能是對的——本周的消費者物價報告依然偏高——但這無疑給特朗普和國會大開支派增加壓力,因為這推高了聯邦債務利息支出。鮑威爾還不斷強調,美聯儲需要關注特朗普關稅可能帶來的通脹影響,而白宮則聲稱不會對物價產生明顯影響。
無論喜不喜歡鮑威爾,當初都是特朗普選的。他也同樣選擇關稅稅收、以及新預算案中一堆無增長的稅收和開支福利。現在總統只能面對自己做出的選擇。
大概也沒有別的選擇了。鮑威爾已經暗示,如果有人試圖提前罷免他,他和美聯儲會提起訴訟。他很可能會贏。儘管最高法院近年來擴大總統對獨立機構人事任免的控制權,但法官們明確表示,美聯儲是個例外。
在一項允許政府撤換兩個機構理事會成員的裁決中,多數法官在5月的一份未署名意見中寫道:“美聯儲是一個結構獨特、類似私營的實體,延續了美國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的歷史傳統。”雖然這些話可以被挑戰,但官司要打幾個月,期間必然擾亂市場。
政府內有人認為如果以“因故”罷免鮑威爾,勝算更大。這解釋了為何最近有人開始熱衷翻查美聯儲總部大樓翻修專案多年來的預算超支,並指責鮑威爾管理不善。
這不過是個可笑的藉口。就算專案真浪費,哪怕花上幾十億美元,在聯邦預算裏也只是個小數目,而且還是用美聯儲自己的資源支付。以此為由罷免鮑威爾只會讓美聯儲、政府和市場陷入一場混亂的訴訟。
鮑威爾自己恐怕也更願意在今年降息,只要數據允許。但他清楚,為了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他不能給人留下屈從白宮壓力的印象。每次特朗普公開抨擊他,反而更難讓美聯儲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此外,特朗普也給自己提名的下一任美聯儲主席製造了麻煩。大家都希望市場把那個人看作是一個嚴肅的政策制定者,而不是總統的傀儡。現在稍微克制一點,更有利於他未來的候選人順利上任。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的確需要做一些調整,這也是一些特朗普潛在人選所主張的,但那是後話。眼下最緊迫的任務是戰勝通脹,這也是拜登政府失去民心、特朗普得以捲土重來的原因。他的承諾是控制物價,讓實際工資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