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將在貿易戰中開啟新戰線,週二開始都向對方商業船隻徵收新的港口費用

2025-10-14

據Politico報導,中美貿易戰從脆弱的停戰走向赤裸裸的較量,即將開闢一條新戰線,兩國互相提高商業船隻的港口費用。該圖片由Bellergy RC在Pixabay上發佈

在特朗普因中國對關鍵礦產資源出臺新控制措施,而威脅實施100%的關稅和新限制之際,中國交通運輸部週五宣佈,將對中國擁有和運營的船隻徵收與美國政府計畫一致的港口費用。

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遠遠少於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因此這些新費用對美國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但北京決定徵收這些費用,凸顯出自2月起始於關稅增加的中美貿易衝突,已經蔓延到此前未受波及的經濟領域,也使得在11月10日達成中美貿易協議前的談判局勢更加緊張。


漢聲金業APP


“這只是象徵意義——每年靠港中國的美國船隻中,美國船旗的不到1%,所以這在現實中幾乎沒有影響,”總部位於上海的供應鏈諮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的高級合夥人卡梅倫·詹森表示。“但這表明,北京將對美國針對中國的每一步行動作出回應——如果美國制裁一家中國公司,他們也會制裁一家美國公司。如果我們對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他們也會這麼做。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誰也沒料到的全新階段的貿易戰爭。”

特朗普政府表示,美國的港口費用將有助於推動美國造船業復興,並減少美國對中國船運商的依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這種依賴存在風險。

主要的海運公司已表示計畫自行吸收這些新增成本。但美國零售商、製造商和航運專家警告,這種做法可能只是暫時的,最終仍可能將費用轉嫁給消費者。更高的成本將進一步加劇航運行業的壓力。

這個行業承擔著全球超過80%的貿易運輸,早已受到特朗普全面關稅政策的嚴重衝擊。

從下周開始,中國擁有或由中國公司運營的船隻在美國港口卸貨,每噸將被徵收50美元的費用,並將在未來三年內每年增加30美元。此外,非中國公司但使用中國製造船隻的運營商也將被收取費用。

中國方面的反制性港口費用也將逐年遞增,到2028年最高達到每噸157美元

“在全球貿易本就承壓的背景下,這些費用有可能損害出口商、生產商和消費者的利益,”非營利航運行業宣導組織世界航運理事會主席喬·克拉梅克表示。

代表美國海運行業的一個企業遊說組織表示,成員公司正準備應對供應鏈方面的問題,以及來自費用和合規監管要求帶來的更高成本。

這些新懲罰性措施,源於去年五個美國工會提出的一項請願,引發了一項貿易調查。調查結果認為,中國的海運與造船政策對美國行業造成了損害,而這個行業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一直在下滑。

“如果目標是重振美國造船業,我們認為應當把重點放在其他方式上——單靠對中國船隻徵收費用解決不了問題,”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供應鏈與海關政策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表示。這個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代表著零售業公司。

不過,支持港口費用的人士則認為,這些措施是幫助恢復美國海運主導地位的一部分。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為美國航運公司制定財政激勵計畫。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與國際機械師與航空航太工人協會——去年提交請願的兩個組織,週五對調查最終結果表示讚揚。

“美國的造船業與海運業對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政策制定者一直忽視這些行業的嚴重衰退,也忽視了中國為主導這些行業所採取的行動,”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他們接著說:“從供應鏈、造船廠、港口到船隻本身,美國必須恢復這些能力。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救濟措施將有助於讓國家走上更好的道路。”

協助上述工會推動請願的諮詢公司Wessel Group總裁邁克爾·韋塞爾表示,工會一直敦促政府確保港口費用足夠高,從而削弱中國船隻的競爭力,並推動對美國船隻的需求。

“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費用真正起到威懾作用,”韋塞爾說。

這些港口費用可能進一步惡化特朗普政府與中國已經緊張的關係,而距離美中設定的11月10日達成新協議的最後期限僅剩數周。

自今年5月以來,兩國政府一直在進行談判,起因是特朗普短暫地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三位數,但在核心問題上幾乎沒有取得進展。

作為回應,中國已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關鍵礦產實施出口管制、暫停購買美國大豆(對中西部農民構成重大打擊),以及對美國船隻徵收新港口費用。

中國商務部一名發言人周日發表聲明稱,對美港口費用的反制“屬於必要的防禦性措施,旨在維護中國企業和行業的合法權益,同時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而根據海運諮詢公司Alphaliner本月早些時候發佈的分析,美國對中國船隻徵收的港口費用預計對航運業的影響更大。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國有航運企業中遠海運、丹麥的馬士基和法國的達飛海運在內的全球前十集裝箱運輸公司,到2026年底將因此共計損失32億美元

“美國的貿易政策現在確實開始傷及一些企業,雖然比如歐洲的一些公司還能吸收這些成本,但中國的一些公司就不行了,”海運諮詢機構Drewry Supply Chain Advisors負責人菲利普·達馬斯表示。“中國可能會提供補貼,或者進行進一步報復,而這並非政府的初衷。”

根據Drewry的數據,一些美國公司也將因運營中國製造的船隻而面臨數百萬美元的費用。

總部位於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以及法國的達飛海運等行業巨頭,正緊急更換為非中國製造的船隻。達飛海運稱這一過程為“艦隊和運營調整”,以便在繼續服務亞美航線的同時避免新收費。

“整個行業對如何準備應對這些新規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托馬斯·卡紮科斯表示。“為了規避過高的風險和成本,運輸商可能選擇繞開美國港口。”

中遠海運作為全球第四大貨運承運商、亞洲最大航運企業,將無法避開這項收費。根據Drewry的數據,這項新規將使每艘中遠海運船隻在滿載1萬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情況下增加約350萬美元的成本。預計中遠海運在第一年將為美國港口支付約7億美元費用,而其總部位於香港的子公司東方海外則將支付約4億美元

中遠海運尚未回應置評請求,但公司上月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將繼續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航運分析師表示,中遠海運及其他企業將不可避免地減少對美航運量,以規避相關費用。

“這些費用無疑會限制進入美國的貨運能力。運力減少,意味著運費上漲,也就可能在耶誕節期間出現貨架空空的情況,”海事戰略中心研究員、國際集裝箱航運專家約翰·麥考恩表示。

“接下來可能有整整一年或更長時間,集裝箱運輸量將出現兩位數下滑。這將直接影響碼頭工人,”麥考恩說,“運輸這些貨物的卡車司機、倉儲人員——所有接觸這個流程的人都會受到衝擊,會有崗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