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黃金暴漲並非泡沫,或重演“70年代黃金狂潮”

2025-10-20

高盛集團在最新報告中做出研判,儘管今年以來黃金價格飆升約 65%,創下自 1979 年以來最強勁漲勢,但這輪行情並非炒作驅動,而是建立在“真實需求”基礎之上——並且仍有進一步上行空間。

根據 LSEG 數據,黃金本週四(10月16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刷新歷史紀錄,盤中突破每盎司 4,300 美元,延續年內強勢表現。

高盛:上漲“源於基本面,而非狂熱”


漢聲APP

面對驚人的漲幅,一些分析人士擔心黃金市場過熱,但高盛研究分析師莉娜·托馬斯(Lina Thomas) 週四在視頻簡報中指出,當前行情“根植於基本面,而非投機狂熱”。

“事實上,這輪走勢並不反常。各國央行仍在以創紀錄的規模增持黃金,而私人投資者只是隨著美聯儲降息步伐加快,逐步補倉。”托馬斯解釋說。“經歷多年黃金資產配置不足後,如今更像是資產回歸正常配置,而非‘黃金泡沫’。”

本月早些時候,高盛已將 2026 年 12 月黃金價格預期 從每盎司 4,300 美元 上調至 4,900 美元,理由是西方黃金 ETF 持倉顯著流入以及央行持續買盤。

托馬斯補充稱,黃金價格“仍存在顯著上行潛力”,並將當前行情與 20 世紀 70 年代黃金熱潮 相提並論。

“70年代黃金熱”:歷史的回聲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宣佈終結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美元與黃金脫鉤,使黃金價格開始自由浮動。隨之而來的高通脹、石油危機以及越南戰爭與冷戰的不確定性,推動金價數倍上漲。

“當時,財政赤字與政策不確定性使私人投資者尋求系統外的價值儲藏手段,”托馬斯指出。“如果類似的恐懼情緒再次出現,我們可能會看到全球資產配置多元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托馬斯還強調,黃金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與美國國債或股票相比,價格波動速度更快,“恐懼傳播的速度在黃金市場尤其驚人”。

達利歐與戴蒙也看多黃金配置

億萬富豪投資人達利歐也提出類似觀點。這位橋水基金創始人本月在一場經濟論壇上表示,目前黃金與股市同步上漲的格局“與 1970 年代極為相似”。

“投資者應考慮將投資組合中多達 15% 的資產配置於黃金,”達利歐指出,“黃金是當你的其他投資部分下跌時,表現最好的那類資產。”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週二亦表示,如今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幾次”認為“持有黃金是半理性”的時機。